微信分享图

6256 清乾隆 御制苍龙教子昌化刘墉自用大印

御制苍龙教子昌化刘墉自用大印
拍品信息
LOT号 625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苍龙教子昌化刘墉自用大印
作者 -- 尺寸 长5.2×5×9.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
估价 600,000-900,000 成交价 RMB 989,000
材质 形制

印文:石奄
自古以来作为皇权象征的龙,被广泛应用各类宫廷器物的制作上。若瓷器、玉器、竹木牙角、砚印文玩等,包罗万象、不胜枚举。此件苍龙教子钮昌化石刘墉自用大印,当可誉为康雍干时期,宫廷御制玺印的标准器。印为昌化石,章材体量硕大无比,通体高浮雕满刻苍龙教子图案。云龙纹饰构图繁复细腻,章法严明考究,云海之中,祥云连绵、漫天飘飞,一大一小两条龙在盘旋翻转;苍龙(大龙)在上,龙身粗壮健硕,口齿怒张,须发披散,气势磅礡、叱咤风云,神态威严慈爱,展示着一招一式,大有气夺千里之势;小龙在下,肌肉鼓胀,龙趾锋利尖锐,气势撼人。其身形于云气中时隐时现,将飞龙在天的灵动体现得淋漓尽致,破浪而出,昂首欲飞。两龙神形俱佳,栩栩如生,相顾之际,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。苍龙教子这一题材,在清宫玺印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。著名的‘雍正宸翰’玺,就是苍龙教子钮。据《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》载:雍正元年(1736)“正月二十三日,怡亲王交……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,奉旨……苍龙教子钮图书镌“雍正宸翰”。钦此。于三月十三日……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,镌‘雍正宸翰’四字,配做一锦匣,怡亲王呈进。而乾隆的‘敬胜怠’宝玺,亦为苍龙教子钮。将之与雍正的“雍正宸翰”玺、“雍正勅命之宝”玺、“雍正亲贤之宝”玺,乾隆的“敬胜怠”玺、“乾隆御览之宝”玺等御制龙钮的比对可以发现,此印的雕刻工艺及制作手法,与上述诸玺的雕刻工艺及制作手法。无论在纹饰构图、神态以及刻琢细节的表现上,均完全相似、几乎如出一辙。另外一个相似之处就是,章材体量均硕大无比。这在清代早期,也只有宫廷造办处方可为之。尤为巧合的是,此印的材质与“敬胜怠”玺同为昌化石。故此有充分的理由与证据,可完全认定此印当为造办处所制宫廷御用之物。众所周知,清代宫廷历来就有皇帝赏赐之风气,各类宫廷器物均在赏赐之列。从此印的印文“石庵”可知,印主刘墉是干、嘉两朝时的重臣。刘墉出身名门相府,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。父亲刘统勋更是官拜大学士,位极人臣,深得乾隆皇帝倚重,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。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,宦海沉浮,几经起落,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,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,成为乾隆、嘉庆朝的重要大臣。以其的地位,能得圣上御赐此御制大玺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刘墉(1720-1805),字崇如,号石庵,山东诸城人,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,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,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,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。乾隆十六年(1751年)中进士,历任翰林院庶吉士、太原府知府、江宁府知府、内阁学士、体仁阁大学士等职,追赠太子太保,赐谥号文清。刘墉出身名门相府,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。父亲刘统勋更是官拜大学士,位极人臣,深得乾隆皇帝倚重,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。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,宦海沉浮,几经起落,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,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,成为乾隆、嘉庆朝的重要大臣。刘墉不仅是政治家,更是著名的书法家,是帖学之集大成者,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(其余三人为成亲王、翁方纲、铁保)。清朝徐珂称赞刘墉:“文清书法,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,清庙明堂之器,推为一代书家之冠。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。所谓金声玉振,集群圣之大成也。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,体格屡变,神妙莫测。”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,师古而不拘泥。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,体丰骨劲,浑厚敦实,别具面目。刘墉之书尤善小楷,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、王羲之、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,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。刘墉还兼工文翰,博通百家经史,精研古文考辨,工书善文,名盛一时。被世人称为“浓墨宰相”。